傳承紅色家風 涵養初心使命
發布于:2020-07-27 03:07作者:王杰閱讀量:6639
家事連著國事,家風連著黨風。領導干部的家風與作風、黨風緊密相連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風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,是對紅色家風的傳承和發展,為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。
所謂紅色家風,由“紅色”和“家風”兩個詞組合而成,主要指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代表的共產黨人,在長期革命、建設、改革的歷史實踐中,形成的家庭文明、傳統習慣、行為準則及處世之道的綜合體,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、道德、價值取向及作風在家庭生活中的集中體現。翻開厚重的黨史,我們不難看出,紅色家風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,既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崇學、崇德、崇儉、崇廉的崇高風尚,又傳承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。它如同無言的教育、無形的磁場,指引著一代代共產黨人做到“四個崇尚”,樹立“齊家”標桿,看好家庭后院,防止“禍起蕭墻”。
|崇學尚學書香齊家|
學如弓弩,才如箭鏃。一個人要想成長進步,好學勤學是最起碼的要求。領導干部更是如此,要做到敢于善于擔當作為,就必須從好學勤學的家風抓起,大力弘揚老一輩革命家崇學的家庭風尚,在好學、勤學、樂學、真學、實學上身體力行下功夫,帶動家人樹牢終身學習的理念,堅持學以益智、學以增才、學以修身,練就干事創業的真本領,這樣才能成為對黨、對國家、對人民有益的人。所謂“耕讀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”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僅自己崇尚學習,還督促、引導家庭成員培養熱愛學習的習慣。1941 年 1 月,毛澤東在寫給正在蘇聯求學的毛岸英、毛岸青的信中講到:“趁著年紀尚輕,多向自然科學學習,少談些政治。政治是要談的,但目前以潛心多習自然科學為宜,社會科學輔之。”董必武常常教育子女,要愛學習、善學習。陳云得知女兒陳偉華想要繼續學習時,就指導她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。
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為學。領導干部是黨的事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,要養成善學、愛學、勤學的習慣,讓勤奮向上的學習家風薪火相傳,不斷開闊知識眼界、陶冶思想情操、提升精神境界,使自己乃至家庭成員都成為推動黨的事業前進的中堅力量。
|崇德尚德忠孝傳家|
國無德不興,人無德不立。在紅色家風形成過程中,“德”是核心要義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治家教子,無不是圍繞修身立德而展開的。這其中,“忠”與“孝”是主線。百善孝為先。自古以來,我國就有“忠臣出于孝門”之說。“孝”主要強調“始于事親,中于事君,終于立身”。對于領導干部而言,傳承好守孝道的家風,才能夠涵養起忠誠之德。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,又怎么能夠指望其忠于黨、忠于祖國、忠于人民?從這個意義上說,“孝”是“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”,是修身做人的根本和前提。
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華孝道文化的最好傳承者、發揚者和實踐者,將“孝”的內涵拓展提升到全新的至高境界。1944年 2 月,朱德的生母去世。他在《解放日報》上發表的悼文《回憶我的母親》中寫道 :“我用什么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?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,盡忠于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希望——中國共產黨,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。”堅持人民立場,永葆人民情懷,是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“大孝”,充分彰顯了最深沉的赤子之情和最崇高的價值追求。
古人講,天下至德,莫大于忠。對黨忠誠,是領導干部堅定政治信仰、砥礪政治品質和提升政治能力的第一要求。同時,自覺把愛家與愛國、愛人民統一起來,也是領導干部為民盡責、為國盡忠的情懷所在。習近平同志從梁家河出發,一路成長為黨的總書記,無論到哪里,他都是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。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,離不開他的家庭教育。他在自述《我的文學情緣》中寫道,“記得我很小的時候,估計也就是五六歲,母親帶我去買書。當時,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。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,有一家新華書店。我偷懶不想走路,母親就背著我,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。當時有兩個版本,一個是《岳飛傳》,一套有很多本,里面有一本是《岳母刺字》;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,母親都給我買了。買回來之后,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、岳母刺字的故事。我說,把字刺上去,多疼啊!我母親說,是疼,但心里銘記住了。‘精忠報國’四個字,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,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。”
領導干部是否心中有黨、心中有國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,從家風就能直接反映出來。這就要求我們共產黨人將紅色家風崇尚忠孝的內涵,轉化為對黨絕對忠誠、對祖國高度熱愛、對人民深切關愛的政治品格,永葆初心本色和使命情懷。
|崇儉尚儉勤儉持家|
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。勤勞節儉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還是歷代共產黨人家風家訓的突出特點。在共和國十位開國大將中,徐海東大將出身最苦,18歲之前,沒有吃過一頓飽飯、沒有穿過一件新衣。從勞苦工人到共和國大將,他始終秉持節儉家風,處處嚴格要求自己,穿的是舊軍服,即使破舊了也要縫補后繼續使用,用了30年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都舍不得扔掉。
習仲勛特別重視從嚴教子,從不嬌慣。齊心講道,“也許是仲勛特愛孩子的緣故,他特別重視從嚴教子。”在習仲勛的影響下,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家風。習近平同志2001年給父親習仲勛寫的拜壽信中說:“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。家教的嚴格,也是眾所周知的。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,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。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。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。”老一輩革命家十分重視艱苦樸素、勤儉克己的家風。他們以黨性滋潤家風,以實際行動言傳身教,砥礪后人。
焦裕祿堅持“工作上向先進看齊,生活條件跟差的比”的人生信條,成為子女傳承的家風和家訓。谷文昌“清白持家、簡樸本分、為民奉獻”的家風,當地百姓口口相傳。楊善洲任縣委書記時,要求女兒婚禮一切從簡,不請客收禮。正因為如此,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,習近平總書記向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提出了這樣的要求:“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,向焦裕祿、谷文昌、楊善洲等同志學習,做家風建設的表率,把修身、齊家落到實處。”我們要見賢思齊,把好家風作為一面鏡子,常常照一照自己,把黨的優良傳統繼承好、發揚好。
|崇廉尚廉正氣立家|
國無廉則不安,家無廉則不寧。廉潔是共產黨人家風最核心的內容,很多腐敗的根源“不在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:“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、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、貽害社會”。的確如此,一旦家風不正或者不廉,整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都會遭殃。從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看,有的領導干部完全背離了紅色家風,搞“前門當官,后門開店”,“貪內助”的活躍身影是腐敗的一顆大毒瘤,徐才厚、令計劃、蘇榮、白恩培等腐敗案就是突出典型。正如有的貪官在懺悔錄中所說:“冰冷的手銬有我的一半,也有我妻子的一半。”可見,“妻賢夫禍少,妻貪夫招罪”的古訓,真是經歷了多少人生苦而總結出來的。
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非常重視廉潔家風建設,教育子女和親屬廉潔自律、遠離特權、堅守正道。毛澤東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思想,始終恪守親情“三原則”:戀親不為親徇私,念舊不為舊謀利,濟親不為親撐腰。周恩來專門制定了“十條家規”嚴格要求親屬。朱德跟家人“約法三章”,教育子女“接班不要接官。”陳云給家人訂下 “三不準”,要求家人以普通勞動者自居、不搞特殊化。陳云的夫人于若木回憶說:“我們家的家風有一個特點,就是以普通勞動者自居,以普通的機關干部要求自己,不搞特殊化。”彭德懷教育侄子“近水樓臺不得月”。胡耀邦也要求他的親友,一不干政,二不要官,三不經商,四不出國,不能以他的名義和特權謀取私利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、全面從嚴治黨,出臺中央八項規定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、“三嚴三實”專題教育、“兩學一做” 學習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,將良好家風建設列為領導干部的必修課,開創了黨風、政風、社風、家風建設的嶄新局面。家風建設須臾不可松懈,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,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,在管好自己的同時,要嚴格教育、嚴格管理、嚴格監督配偶和子女,防微杜漸,抓早抓小,堅決防止“枕邊風”成為貪腐的導火索,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。作為家屬,也要明事理、畏法度、勿攀比、慎微始,堅決守住“大后方”,筑牢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。
革命家庭,赤子家風。廣大領導干部要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,離不開紅色家風這個“傳家寶”。進入新時代,只要我們既自身過硬,去感染和引導家人、身邊人,又敢于拿起“手術刀”,向各種“毒瘤”開刀,紅色家風一定會在中華大地上遍地開花、蔚然成風。
(作者: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)